炼石补天的成语故事

拼音liàn shí bǔ tiān
基本解释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炼石补天的典故
盘古老祖宗开天辟地之后,女娲老奶奶继成皇位,她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然而,人类并未从此安枕无忧。
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乃是水之精华所生。他对女娲坐上皇位十分不满,于是就兴风作浪,向女娲示威挑衅。
女娲娇颜大怒,出演巾帼不让须眉的好戏。她令助手——火神祝融迎战。祝融乃是天火化孕而成,与共工是死对头,彼此都容不下对方。
经过“水火不容”的殊死搏斗,“浩浩洪水奔流不息,熊熊烈火燃烧不灭”。这场烽火争斗几万年,互相损失惨巨,两败俱伤。共工大败,恼羞成怒、没处撒气的他将擎天柱——不周山撞折。在这场权利之争中,火神祝融被不周山砸灭元神;共工大伤,逃到天边隐匿起来。
不周山被触断,霎时天塌地陷,天倒下半边,出现一个大窟窿;地也陷出许多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
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女娲看见她的子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失去生存条件,四处逃生难,痛心无比。她决心要终止这场灾难,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解脱儿女们的灾难。于是,开始争分夺秒地炼石补天。她辛辛苦苦地四处寻找,遍涉群山,最后选择水足石多的天台山。她挑选出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
女娲在山上勤炼九九八十一天,炼出一块厚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五色巨石。于是依照此法,用整整四年时间,炼出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众神仙和众将官都帮女娲补天。他们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天空终于被补好。大地放晴,天边出现五色云霞(据说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女娲接着收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填平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
补好天地,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女娲很欣慰地微笑起来。可她还是不放心,便从东海捉来万年巨龟,斩下它的四足用作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天地的四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炼石补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天经地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烽火连年 |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
人才济济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前瞻后顾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
将功补过 |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
杀鸡取卵 |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
昂首挺胸 |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名重一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无时无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