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户柴门的成语故事


蓬户柴门

拼音péng hù chái mén

基本解释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暂未找到成语蓬户柴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蓬户柴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致远恐泥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折臂三公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祸国误民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光前裕后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悬石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互通有无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