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自若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én sè zì ruò
基本解释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神色自若的典故
晋朝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陈留阮籍母亲死后,他哀毁骨立在晋文王那里饮酒吃肉,司隶何曾对文王说阮籍有重孝还饮酒吃肉,应该流放到海外。文王说他因哀痛过度伤身而得病,饮酒吃肉不越礼。阮籍任凭他们议论,吃个不停,神色自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神色自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血气方刚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日甚一日 | 《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遏恶扬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任人唯亲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明若观火 |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
旁若无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高屋建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筋疲力竭 |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丑声远播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