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保于信的成语故事


民保于信

拼音mín bǎo yú xìn

基本解释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出处《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暂未找到成语民保于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民保于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衣木食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胡作非为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灯蛾扑火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忧喜交集
彬彬有礼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有约在先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营私舞弊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