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不放债的成语故事


恩不放债

拼音ēn bù fàng zhai

基本解释对亲人不宜放债。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暂未找到成语恩不放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恩不放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谀奉承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识文断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释车下走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失败是成功之母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举贤任能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