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成语故事

拼音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基本解释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就夏桀和殷纣的灭亡有如下看法:桀与纣失天下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百姓的拥护,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现今有人想一统天下就像得了7年的病去求蓄积3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样,不立志施行仁政,那么一辈子也不能统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儿女情多 | 唐 卢照邻《五悲文 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
梦幻泡影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顺口溜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
鹤立鸡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恶衣恶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穷乡僻壤 |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
夜深人静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
主忧臣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
言而无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