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货狼藉的成语故事


赃货狼藉

拼音zāng huò láng jí

基本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宋书 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暂未找到成语赃货狼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赃货狼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迟疑不决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回光反照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当机立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今来古往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色中饿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鬼鬼祟祟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春光明媚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