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鳞获罪的成语故事


婴鳞获罪

拼音yīng lín huò zuì

基本解释婴:通“撄”,触犯。触犯龙的逆鳞就会被杀。比喻臣子进谏而招祸。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暂未找到成语婴鳞获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婴鳞获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声东击西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昂首伸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众多非一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明争暗斗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简明扼要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