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恶杀的成语故事


好生恶杀

拼音hào shēng wù shā

基本解释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

出处《旧唐书·姚崇传》:“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


暂未找到成语好生恶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好生恶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半路出家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祸国误民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拔苗助长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饭囊酒瓮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诗集》:“夜眠朝走不觉老,饭囊酒瓮奚足云。”宋·陆游《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大开方便之门 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量能授官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今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