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例子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
基础信息
拼音zhāo xián nà shì
注音ㄓㄠ ㄒ一ㄢˊ ㄋㄚˋ ㄕˋ
繁体招賢納士
感情招贤纳士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近义词纳士招贤、招贤礼士
俄语созывáть мудрецов и учёных мужей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照单全收(意思解释)
- 随行就市(意思解释)
- 刚正不阿(意思解释)
- 一钱太守(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难以置信(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如臂使指(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目不转睛(意思解释)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欧风美雨(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 牛头不对马嘴(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一弹指顷(意思解释)
- 入文出武(意思解释)
- 凿壁偷光(意思解释)
- 好来好去(意思解释)
- 古为今用(意思解释)
※ 招贤纳士的意思解释、招贤纳士是什么意思由查汉字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醋海翻波 |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
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冰解的破 |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
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意惹情牵 |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