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tiáo

风调


拼音fēng tiáo
注音ㄈㄥ ㄊ一ㄠˊ

繁体風調

风调

词语解释

风调[ fēng tiáo ]

⒈  人的品格情调。

⒉  诗文的风格,格调。

⒊  事物的风味特色。

引证解释

⒈  人的品格情调。

《北齐书·崔瞻传》:“偃 弟 儦,学识有才思,风调甚高。”
唐 白居易 《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 文君。”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俺已看下 郑娘 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颇爱慕 十郎 风调。”
清 侯方域 《李姬传》:“﹝ 李姬 ﹞少风调皎爽不羣。”

⒉  诗文的风格,格调。

《诗人玉屑》卷十引 宋 李錞 《李希声诗话》:“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踈,皆为佳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吾乡 陈星斋 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 江阴 翁徵士 朗夫 《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若夫诗歌一体,或崇声律,或尚修词,或矜风调,派别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闻也。”

⒊  事物的风味特色。

清 纳兰性德 《念奴娇·宿汉儿郎》词:“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 文园 憔悴后,非復酒壚风调。”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秋》:“又曾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像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

⒋  和协。

《南齐书·乐志》:“邦化灵懋,閫则风调。”

⒌  风和顺。

唐 刘禹锡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诗:“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国语辞典

风调[ fēng diào ]

⒈  风采、风韵。

《隋书·卷四八·杨素传》:「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

⒉  文字或言语的格调。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如:「词与诗风调不同。」

分字解释


※ "风调"的意思解释、风调是什么意思由查汉字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年风调雨顺,必定收成很好。

2.世界气象日,心情“云开雾散”,事业“雨后春笋”,生活“风调雨顺”,人生“艳阳高照”,道路“晴空万里”,万事“风和日丽”,永远“春暖花开”!祝你开心快乐!

3.农民说:风调雨顺,硕果累累的庄稼就是美,一种丰收的美。

4.静谧的黑夜,我伸出手指,触摸风调皮的脸庞。它眨着紫葡萄般闪着光泽的眼睛,抿着忍住笑的海棠花瓣一样的嘴唇,轻轻地、柔柔的绕过我的胳膊,将我的头发卷起又放下。

5.严先生出来,是因为这一天会有很多人去瑞昌赎当,这是很麻烦的一天,处理好了风调雨顺,处理不好,鸡犬不宁。

6.当今的社会由于政治安定,经济繁荣,风调雨顺,因此人们无不过着物阜民丰的生活。

7.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自耕自食,自织自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运转,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风调雨顺就有好收成。

8.古代的帝王搜索们,在天坛祭天,在社稷坛祭地。祭天为了要求风调雨顺,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

9.我国近年来风调雨顺,人民也都安居乐业。

10.如今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春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