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

平则


拼音píng zé
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

繁体平則

平则

词语解释

平则[ píng zé ]

⒈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引证解释

⒈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分字解释


※ "平则"的意思解释、平则是什么意思由查汉字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乱世春秋,又有多少英豪崛地而起!不平则鸣。

2.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3.物不平则鸣,而要寻求“平”,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的办法,也可以找仲裁机构仲裁、政府调解、行政复议等。

4.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5.姑娘,所谓物不平则鸣,若不能用一己之力完成,只能假手于人,岂不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之故?你再看看这是何物?

6.“不平则鸣”,有正义感的诗人遂将满腔忿懑之气形诸笔端,以诗为武器,进行入木三分的讽刺与抨击。

7.大凡物不平则鸣,何况人乎?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8.不过,他们疾恶如仇,不平则鸣,拥有高贵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

9.不过,他们疾恶如仇,不平则鸣,拥有高贵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

10.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