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bái

皂白


拼音zào bái
注音ㄗㄠˋ ㄅㄞˊ

繁体皁白

皂白

词语解释

皂白[ zào bái ]

⒈  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

不分青红皂白。

black and white—right and wrong;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皁白”。

⒉  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

《诗·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 汉 郑玄 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膺 谓 覲 曰:孟軻 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岂期数有迍否,天无皂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母子两人﹞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

⒊  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国语辞典

皂白[ zào bái ]

⒈  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献异文作「皂」。

《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不是鬼疾言个皂白,怎地得却回来?」

分字解释


※ "皂白"的意思解释、皂白是什么意思由查汉字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华韬这个名字还真是没取错,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脱口而出,不分青红皂白总以为自己料事如神,还不及他爹一半。

2.此时玉里吉待子未回,就勒马悬望,突然间来了蒙古军,错疑塔阿儿导他来会,笑颜迎着,蒙古军不分皂白,枪起刀落,又将玉里吉杀死。

3.理应花在对付性侵犯者上的钱,却花在了不分皂白的名单上,使原本零星的回报变为零。

4.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顿。

5.你运动伤害时所享受的世界级医疗,靠的是核子医学的进展、以及中国不分皂白的在西藏倾倒核能及生化癈料。

6.你怎么不分皂白,就乱骂一气?

7.暴力往往不分皂白地针对非战斗人员而不是战斗人员,以及针对合法目标的过度行为。

8.有人问“皂”字怎么解释,一人回答道:“皂就是黑,所以谚语有‘不分皂白’的说法,如同说黑白不分。”。

9.皇上才刚刚保住这半壁江山,怎么就与一批奸佞皂白不分地诬蔑自己的功臣,这算什么嘛?

10.不分皂白的纽伦堡审讯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敌人由于未能把希特勒抓到手而积忿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