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词语解释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黄遵宪 《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 汉 黄宪 的《天禄阁外史》、 清 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 元 张雨 称 句曲外史,清 恽格 称 白云外史。
国语辞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近别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⒊ 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义词查询:
机关的近义词(jī guān)
卷土重来的近义词(juǎn tǔ chóng lái)
贫困的近义词(pín kùn)
结合的近义词(jié hé)
健全的近义词(jiàn quán)
体恤的近义词(tǐ xù)
逃之夭夭的近义词(táo zhī yāo yāo)
规划的近义词(guī huà)
鞭策的近义词(biān cè)
感奋的近义词(gǎn fèn)
舒服的近义词(shū fú)
其余的近义词(qí yú)
一贯的近义词(yī guàn)
密切的近义词(mì qiè)
无能为力的近义词(wú néng wéi lì)
充实的近义词(chōng shí)
口角的近义词(kǒu jiǎo)
单元的近义词(dān yuán)
阻挠的近义词(zǔ náo)
庶民的近义词(shù mín)
个人主义的近义词(gè rén zhǔ yì)
典型的近义词(diǎn xíng)
艰苦的近义词(jiān kǔ)
喷香的近义词(pèn xiāng)
剖断的近义词(pōu duà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